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

尼得科(nidec)服务商    

尼得科变频器,电机

新闻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站内搜索
 
友情链接
  • 暂无链接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三菱PLC控制四台行车的自动化挂镀生产线设计!
新闻中心
三菱PLC控制四台行车的自动化挂镀生产线设计!
发布时间:2025-09-24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8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三菱 PLC 控制四台行车的自动化挂镀生产线设计,需围绕工艺流程标准化、行车协同控制、安全联锁、故障防护四大核心目标展开,结合挂镀生产线 “上料→前处理→电镀→后处理→下料” 的典型流程,整合硬件选型、程序设计、安全机制等模块。以下是详细设计方案:

一、系统整体架构与工艺流程梳理

1. 挂镀生产线核心流程(以常规镀锌为例)

首先明确生产线的工位划分,确保四台行车分工明确、无动作冲突,典型工位布局如下(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):

序号工位名称功能描述对应行车(示例分工)
1上料区人工 / 机械臂将工件挂到挂具,行车 1 取件行车 1(负责前段)
2脱脂槽(2 个)去除工件油污,需浸泡 3-5min行车 1 / 行车 2
3酸洗槽(2 个)去除氧化层,浸泡 2-3min行车 2(负责前处理)
4活化槽工件表面活化,准备电镀,浸泡 1min行车 2 / 行车 3
5电镀槽(3 个)镀锌 / 其他镀层,需定时(5-10min)、定电流行车 3(负责核心电镀)
6钝化槽镀层防腐蚀处理,浸泡 2min行车 3 / 行车 4
7清洗槽(多组)各工序后水洗,避免药液残留(关键防交叉污染)所有行车(就近使用)
8烘干区热风烘干工件,温度 60-80℃,时间 3min行车 4(负责后段)
9下料区取下成品工件,行车 4 送件行车 4

2. 系统控制架构(三层架构)

  • 感知层:传感器(位置、液位、温度、电流)、按钮、指示灯等,采集现场状态;

  • 控制层:三菱 PLC(主从架构)+ 行车变频器 / 伺服驱动器,实现逻辑控制与运动控制;

  • 监控层:触摸屏(三菱 GT27 系列)+ 上位机(可选,如 MCGS),实现参数设置、状态监控、故障报警。

二、硬件选型(核心设备)

1. 三菱 PLC 选型(主从控制,避免单 PLC 负载过高)

  • 主 PLC:选用三菱 Q 系列(如 Q03UDVCPU),负责全局流程调度、四台行车协同联锁、工位状态汇总

    • 扩展模块:QJ61BT11N(CC-link 通讯,连接从 PLC 与远程 I/O)、QX42(数字量输入,采集传感器信号)、QY42P(数字量输出,控制阀门 / 指示灯)。

  • 从 PLC:每台行车配 1 台三菱 FX5U-32MT/ES,负责单台行车的精准定位(伺服 / 变频控制)、本地急停 / 手动操作

    • 通讯方式:主从 PLC 通过 CC-link 或以太网(ENET 模块)通讯,实现指令下发与状态反馈(周期≤100ms,确保实时性)。

2. 行车驱动与定位设备

  • 驱动方式:行车采用 “变频调速 + 伺服定位”,实现 “快速移动→精准对位” 的两阶段控制;

    • 变频器:三菱 FR-A840 系列(如 FR-A840-00220-2,匹配行车电机功率,支持多段速与通讯控制);

    • 伺服系统:三菱 MR-JE 系列(如 MR-JE-40A+HG-KR43,控制行车 “横向 / 纵向 / 升降” 三轴定位,定位精度 ±1mm,满足槽位对齐需求);

    • 位置检测:每个工位安装接近开关(如欧姆龙 E2E 系列) 做粗定位,伺服编码器做精定位,双重保障对位准确。

3. 传感器与执行器选型

设备类型型号示例用途安装位置
液位传感器欧姆龙 E2K-L26MC检测各槽药液液位(防干烧 / 溢出)脱脂 / 酸洗 / 电镀槽等
温度传感器三菱 PT100(FX3U-4AD-PT)检测电镀液温度、烘干区温度电镀槽、烘干箱
电流传感器霍尔传感器 CSNK-030G监控电镀电流(确保镀层厚度均匀)电镀槽电源回路
急停按钮施耐德 XB2BS542C紧急停止(每台行车 + 主控制台各 1 个)行车操作盒、主控制柜
电磁阀门SMC VF3130控制清洗槽进水 / 排水、药液搅拌各工艺槽管道
指示灯西门子 AD16-22D/S工位运行 / 故障状态指示各工位、主控制台

三、核心控制逻辑设计(基于三菱 GX Works2)

1. 四台行车协同控制(避免碰撞与冲突)

  • 核心原则:采用 “工位占用权” 机制,每个工位(如电镀槽)同一时间仅允许 1 台行车使用,通过主 PLC 分配 “占用信号”,避免多行车抢位;

    • 例:行车 3 需进入电镀槽 1,先向主 PLC 发送 “占用请求”,主 PLC 检测该槽无占用且无其他行车路径冲突后,下发 “允许占用” 指令,行车 3 方可执行动作。

  • 路径规划:预设每台行车的 “固定移动范围”(如行车 1 仅负责上料区 - 脱脂槽 - 酸洗槽,行车 3 仅负责电镀槽 - 钝化槽),通过 PLC 程序限制跨范围移动,减少协同复杂度。

2. 行车单台控制逻辑(FX5U 从 PLC)

每台行车的控制流程分为 “手动模式” 和 “自动模式”,满足调试与正常生产需求:

  • 手动模式:通过行车操作盒的 “点动按钮”(横向 / 纵向 / 升降)控制运动,用于设备调试或故障处理,需长按才动作,松开即停(安全设计);

  • 自动模式:接收主 PLC 的 “目标工位指令”,执行以下流程:

    1. 伺服驱动行车 “快速移动” 至目标工位附近(变频器多段速最高档);

    2. 接近开关触发后,切换为 “伺服精定位”(低速,编码器反馈位置);

    3. 对位完成后,输出 “到位信号” 给主 PLC,等待下一步指令(如 “下降挂具→浸泡计时→上升”)。

3. 工艺参数控制(关键保障镀层质量)

  • 浸泡计时:每个工艺槽(如脱脂槽需 5min)的计时由主 PLC 控制,从 “挂具下降到位” 开始计时,时间到后自动发送 “提升指令”,避免人工误操作导致时间不足 / 过长;

  • 电镀电流控制:主 PLC 通过模拟量输出模块(如 Q62DA)控制电镀电源的电流,实时采集电流传感器信号,形成 “电流闭环控制”,确保镀层厚度均匀(如设定 20A,偏差超过 ±1A 时报警);

  • 清洗槽联锁:工件从酸洗槽→电镀槽前,必须经过 “两道清洗槽”,PLC 程序强制控制行车路径,若跳过清洗,触发 “路径错误” 报警,行车停止动作(防药液交叉污染)。

4. 安全联锁与故障防护(核心不可缺失)

  • 急停联锁:任何一台行车的急停按钮按下,主 PLC 立即下发 “所有行车停止” 指令,同时切断电镀电源、烘干加热,确保人身与设备安全;

  • 过载保护:行车电机过载(变频器报警)、伺服驱动器故障时,从 PLC 立即反馈 “故障信号” 给主 PLC,主 PLC 记录故障工位与原因,触摸屏弹出报警提示(如 “行车 3 升降伺服过载,请检查挂具重量”);

  • 液位 / 温度保护:药液液位低于下限(如酸洗槽)或电镀液温度超过上限(如 60℃),主 PLC 禁止行车将挂具下降至槽内,同时触发 “补液” 或 “降温” 提示。

四、监控与人机交互设计

1. 触摸屏(三菱 GT27)界面设计

  • 主界面:四台行车的实时位置(模拟动画)、各工位状态(运行 / 空闲 / 故障)、关键参数(电镀电流 / 温度 / 浸泡时间);

  • 参数设置界面:可修改各工艺槽的 “浸泡时间”“电镀电流”“烘干温度”,需输入密码(防止误操作);

  • 故障报警界面:显示故障类型(如 “行车 2 纵向伺服故障”)、发生时间、处理建议(如 “检查伺服电机接线”),支持故障复位按钮;

  • 手动操作界面:仅在 “手动模式” 下可见,用于单台行车的点动控制,界面布局与行车操作盒一致,便于操作员上手。

2. 上位机(可选,MCGS)功能

  • 生产数据记录:记录每批次工件的 “开始时间 / 结束时间 / 电镀参数 / 操作人员”,支持 Excel 导出,便于质量追溯;

  • 趋势图显示:实时显示电镀电流、药液温度的变化曲线,直观监控工艺稳定性;

  • 报警历史查询:按时间 / 故障类型查询历史报警,辅助分析故障原因(如 “每周一行车 3 过载,可能与周末停机后挂具卡涩有关”)。

五、程序编写与调试要点

1. 程序结构(模块化设计,便于维护)

  • 主 PLC 程序分为:全局初始化模块(参数复位、工位状态清零)、行车协同模块(占用权分配、路径联锁)、工艺控制模块(计时、电流控制)、故障处理模块(报警触发与复位);

  • 从 PLC 程序分为:手动控制模块(点动逻辑)、自动定位模块(伺服 / 变频切换)、状态反馈模块(到位信号、故障信号上传)。

2. 调试步骤

  1. 硬件调试:单独测试每台行车的手动点动,确保横向 / 纵向 / 升降运动正常,传感器信号采集准确(如接近开关触发时,PLC 输入灯亮);

  2. 单机自动调试:给单台行车下发 “目标工位指令”,测试自动定位精度(需反复调整伺服增益,确保对位误差≤1mm);

  3. 协同调试:模拟整个生产线流程,测试四台行车的协同动作,重点排查 “工位占用冲突”(如故意让两台行车请求同一工位,观察是否触发联锁);

  4. 带载调试:挂实际工件测试,验证浸泡时间、清洗效果、镀层质量,根据实际情况微调工艺参数(如延长脱脂时间至 6min,确保油污去除干净)。

六、常见问题与优化方向

  1. 行车定位不准:检查伺服编码器接线是否松动,调整伺服系统的 “位置环增益”(增大增益可提高精度,但过大会导致振动);

  2. 协同动作卡顿:优化主从 PLC 的通讯周期(如将 CC-link 通讯速率从 10Mbps 提升至 100Mbps),减少指令延迟;

  3. 镀层质量不稳定:加强电镀电流的闭环控制精度,同时在清洗槽增加 “喷淋装置”(PLC 控制喷淋时间),提升清洗效果;

  4. 后期扩展性:预留以太网接口,可后期增加 “MES 系统对接”,实现生产计划自动下发与产量统计。

总结

该设计方案基于三菱 PLC 的主从控制架构,通过 “分工明确的四台行车 + 严谨的协同联锁 + 精准的工艺控制”,实现挂镀生产线的全自动化运行。核心优势在于:① 安全性高(多层安全联锁);② 质量可控(工艺参数闭环控制);③ 维护便捷(模块化程序 + 直观监控),可满足中小型挂镀生产线的自动化需求,若需扩大产能,可在此基础上增加行车数量或工位,兼容性强。

收缩
  • QQ咨询
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18520143666
  • 添加微信客服